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扛起防汛“硬核”担当

——记浙江防汛抗洪工作人员

发表时间:2024-07-17

  □本报记者 徐鹤群

  6月9日入梅以来,浙江省由南及北,先后遭受两轮持续强降雨侵袭,多个流域告急。

  挑战严峻,时不我待!全省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紧急动员,充分发挥各类人员队伍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团结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在这场防汛大考中担当作为,牢牢守住不出现大江大河水库决堤、不出现城市大面积长时间积水、不出现群死群伤等三条底线,坚决有力打赢梅雨洪水防御攻坚战。

  水利干部,惊涛骇浪从容渡

  新安江水库高水位警报,钱塘江流域发生第1号洪水,苕溪流域发生第1号洪水……

  浙江省水利厅防汛值班室里,汇报汛情的电话、传真铃声此起彼伏。在一门之隔的调度会商室里,以陈志刚为首的专家团队,正在紧张有序地“盘算”着重要流域各大水库的余量。

  陈志刚是浙江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三级调研员,参与水利工程调度工作。之前多年的规划工作,让他熟稔浙江重要江河的“脾性”,知晓流域重要工程特性。一个流量、一立方米库容、一厘米水位的差距,会产生什么影响,他都心中有数。

  6月25日下午,新安江水库正在7孔预泄。另一边,调度会商室根据最新的预报结果,计算兰江洪峰流量将超过1万立方米每秒。若是新安江水库继续保持7孔泄洪,与兰江大流量汇合后涌入富春江、钱塘江,那么下游桐庐、富阳乃至杭州市区的防御压力将会加大,形势十分严峻。

  从全流域“一盘棋”出发,陈志刚和专家们综合分析了上下游降雨预报和各大水利工程承载能力后,第一时间把分析报告递交省水利厅领导,作为调度决策参考。厅领导研判后决定,暂时调整新安江水库闸门至5孔、3孔,同时调度分水江水库关闸拦洪,让压力更大的兰江洪水先行过境,错峰泄洪。

  正是这一支业务精湛的水利干部队伍,以“绣花功夫”计算分析,最大限度减少上下游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等河段高水位和持续时间,确保沿江堤防无一决口,在建工程安全度汛,江河水势平稳可控。

  技术专家,越是艰险越向前

  肆虐的洪水,意味着险情不断。一个个技术过硬、迎难而上的水利专家,注入战胜洪水的信心和希望,成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最值得信赖的主心骨。

  “这里是富阳金家桥泵站,底板穿空,江水倒灌,情况紧急!”6月26日晚,钱塘江流域中心外派至富阳、桐庐的专家组接到险情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当时泵站外江水位9.5米,内外水位差1.5米左右,如何降低内外水位差,减少管涌风险成为当务之急。

  专家组与当地人员连夜会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过抛石填筑等措施来降低水位差。夜已深,但泵站内外灯火通明,所有抢险人员众志成城、争分夺秒,整夜坚守与奋战。早上6时,险情基本得到控制,闸底板冒水量明显减少,内外水位差约0.3米。

  随着降雨量持续增多,6月23日起,东苕溪流域上的堤防开始“百米一人”巡塘行动。杭州市余杭区27名水利技术专家主动请缨,充实巡查抢险技术力量。他们熟知这里的地势水情,亲身经历了多次苕溪流域抗洪抢险工作,对堤坝的风险隐患和处置重点都了然于胸。

  从径山的潘板南塘、长乐大塘,到余杭的永建北塘、陆塘埠塘,再到瓶窑的张堰东南塘、澄清塘,这些专家每天都穿梭在风雨中,在堤塘上奔走,有时候一走就是10几个小时。脚到、手到、眼到、心到,他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任何一处险段,累计排查处置风险隐患103处。

  为高效应对风险隐患,余杭区林业水利局的专家还创新了工作方法:针对巡查中发现的堤塘渗漏、裂缝、管涌、流土等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分别插上不同颜色的旗子,方便每一位巡查人员有针对性地观察变化;在风险隐患处置过程中,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处置工作,排除险情;对已经妥善解决的问题逐一销号,确保不留一个死角、不漏一处隐患。

  基层一线,关键时刻冲在前

  “手机你拿着,我下去!”话音刚落,陈忠福跳进1.5米深的排水渠中,雨水狠狠拍在他的脸上……这一幕发生在6月23日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青山殿村,说话的人,是该村党总支委员,也是防汛巡查员。

  连日来的持续强降雨,导致青山殿村排水渠水管被杂物堵塞,眼看着积水越来越高,漫进了村民的民宿,地下室都被淹了。陈忠福一个猛子扎进排水渠里,抬头换气,又埋头下潜,寻找杂物。随着硬纸板、雨鞋等杂物被他一一掏出,排水渠终于通了。

  在淳安县,农饮公司巡查员方运在宋村乡巡查中发现,受持续强降水影响,河水水位凶猛上涨,镜洪村埋设在河道内的农村饮用水管道,因水流冲击偏离了原始位置,部分水管发生破裂漏损现象。在接到出险信息后,10名抢修人员迅速到位。

  暴雨如注,抢修人员半个身子都浸泡在河道里,一个踉跄,就有可能跌入湍急的水流中,但他们却有条不紊地取水管、检测管线漏损部位。随后,他们又牵着新的管路,踩着泥泞,在河道旁险峻的山体上重新架设通水管道。就这样,上上下下8次之后,他们终于赶在村民晚饭前恢复了供水,保障了管线下游村庄971名村民的供水安全。

  杭嘉湖南排工程南台头枢纽,是守卫杭嘉湖平原的“排涝重器”。以专业技能提升为导向,该枢纽成立闸站技术工作小组,定期研讨安全运行技术难题,不断赋能劳动者队伍“由工变匠”。在本轮梅雨防御期间,闸站技术工人自主排除多起故障隐患,特别是面对泵站技术供水故障,机械、电气、液压技术人员发挥各自特长,准确判断并解决故障点,有效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及时缓解了内河水位上涨压力。

  一个个活跃在一线的基层水利人,闻“汛”而动,迎“峰”而上,为浙江打赢梅雨防御战筑牢了最坚实的“堤坝”。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7月17日

作者:徐鹤群
责任编辑:罗景月

Baidu
map